日前,在網路上熱議一則,對岸有位14歲國中生寫給爸媽的書信。畢竟,對於細節不是很了解,只想提及在信中的一段話。
這位國中生在信中寫道:「你們愛的不是我,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,是排名年齡前二十的我,是考到滿分的我,你們心目中的完美女兒太優秀,我達不到。」
看了這句話,內心只有感嘆。
我們都很愛孩子,對他有期望也是正常。但是什麼原因,讓孩子有這樣的感受呢?
-
考得好,獎勵他;考不好,處罰他。
排名前段,稱讚他;位於後段,責備他。
得100分,給100塊;低於80分,少五分打一下。
如果還用上了比較言語。
「姐姐的成績這麼好,哪像你!」
「你怎麼會考輸某某某呢,都怪你不認真。」
於是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經驗體會,認知到,『唯有符合到爸媽的期待,我才能成為你們心中的好孩子,你們才會是愛我的』的價值觀認定。
即使嘴上說「這是為了你好。」
其實,這是有條件的愛。
-
要讓孩子感受到「無條件的愛」,即是,他的分數考不好、排名在後段、低於爸媽對他的期待時,我們會失望、會生氣,卻依然會關心他、看到他在過程的付出、陪伴他一同面對。
「孩子,這次的考試不是很理想,你的心情還好嗎?有對自己感到沮喪嗎?」的關心。
「是啊,名次也是這幾次考試中較低的一次,只是,在這次準備的過程中,爸爸有看到你的努力、你的認真與堅持。雖然成績沒有達到預期,你已經很棒了。」關注在他的付出。
「這一次的失利,也是一個訊號,表示準備的方法可能錯了方向。我們再一起試試看,怎麼讀,才能夠更有效率,在下一次的考試把成績提升起來,好嗎?!沒問題的,爸爸陪你。」的陪伴一同面對。
—
擷取一段,我在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裡寫的文字:『孩子,我對你的期望是我的事,你不用對我的期望負責。不管你做得如何,我都會看到你的好,給予肯定,並接納最如實的你。因為,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孩子。』
真正的愛孩子,就是要給他無條件的愛。
===
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
博客來 http://bit.ly/S0500085-B
親子教養類新書榜第一位
親子教養類七日暢銷榜第一位